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44|回复: 0

CRR速记|这有山?应该叫「这有人」才对

[复制链接]

25

主题

0

回帖

77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77
发表于 2023-8-30 16:24:1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「南有文和友,北有这有山」——百闻不如一见,来到长春,便不得不见一见「这有山」这位「老网红」。长春万象城开业后,我们顺道去这有山走了一圈,即使是开业已4年有余,这座「不一般」的项目,人气依然居高不下。听说,2019年国庆项目刚开业时就被挤爆,一天超7万人排队,网友打趣,别叫「这有山」了,应该叫「这有人」。然而看周边配置,这里的「人气」有了「落脚」的理由:主干道红旗街两侧,一边是紧邻项目的高端酒店,一边是项目斜对面、能够承载更多常规消费的万达广场和城市历史封面「长春电影制片厂」,还有国内少见的「有轨电车54路」,「吃住行游购娱」齐聚,妥妥的城市级旅游目的地。然而不仅是足够吸引「外来者」,在与众多本地人的交谈下,这有山也同样对本地人有着十足的吸引力——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们,「这有山啊,本地小年轻都爱去。」于是乎,我们也好奇,为什么这个地方会对年轻人有如此大的吸引力?在我看来,首先必然始于「颜值」——当然颜值这一维度,仁者见仁。先不进门,从外立面看上去,这有山「看不到山」,其外形似乎与常规盒子形购物中心并无二致,只是加入了山岩的设计元素,甚至透露出一股「小清新」。然而,唯有项目主入口处那尊通体可以牵引活动、捧着金蝉的沙弥,昭示着这有山的「不凡气质」如果说外立面看上去,这有山还能被称作一座购物中心,那么进入其中后,可以说商业的传统概念只剩下了骨架,内容与形式都形成了新的串联,场景维度相当令人震撼。可以看出,「山」的意象被表达得十分通透,虽说已经谈不上项目动线,但我们可以以「爬山」的行动轨迹大致勾勒出项目游逛路径:那就是上山/下山/环山。因此项目大致可以分为山坡、山洞、地下商业三个部分。上山下山,你可以见到如下场景,几张小红书网友的电影感「大片」整体感受一下*图一为入口处后方景观,通过图一的「望山亭」可以拍到看到图二场景;图三为山体商业顶部的「行者」雕塑,集「祈福、购物」于一体,画面相当壮观,设计已经不能用「大胆」来形容|图据小红书环山入洞,探查细节,似乎又极为「混搭」,说不上是哪一种特定的装修风格,只感觉元素杂乱,审美多元。既有山洞里的灰色岩壁,又有寺庙般的金顶祥云,还有集中于环线与地下部分的欧式吊灯等元素,既有古风、还有古堡风......当然,颜值这一维度仁者见仁,有游客评价说这是「商场逛出了寺庙的感觉」、还有人说是进入了「千与千寻的盗梦空间」、「重庆的3D魔幻」,这些说法似乎都能自洽并令人意会。既要照顾大众审美、又要做到出类拔萃,仅从商业的角度考虑,场景的「大开大合」与「另辟蹊径」似乎也不失为一种出奇制胜的选择。*通往B1扶梯旁还有小王子的经典名句。如果说年轻人喜欢这里是始于颜值,那么另一方面则是终于好逛。为了达到项目对于「都市人的远方」、「城市桃花源」概念的想象,项目主要抓住「好逛」与「好玩」两个招商维度,业态以休闲零售与多样化餐饮为主,囊括茶社、书店、话剧院、酒店(这有山舍客栈)、影院、文创、小吃街等细分类目。分区域来看,L1山洞环廊以部分主力大店加持,有星巴克甄选、喜茶、一点点领衔的知名饮品品牌;以及KKV、屈臣氏、九木杂物社、白桃说这样的零售大店。B1以夜经济、餐饮、体验业态为主。包括自由之地酒吧、青岛1903小酒馆这样的酒吧区,这有山玻璃工作室特色DIY手作店,以及牛YO寿喜烧、熊喵来了火锅等餐饮大店。山坡坡面如曲径山镇,无疑是展面最大、呈现效果最好的区域。拾阶而上,人流如织。因此,项目选择以一些形象与观感极佳的特色店铺填充,拥有包括主题书店、主题商店、特色咖啡馆、特色小吃等业态。山脚有很火的茉酸奶、山腰有猫的理想国咖啡、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、以及众多常见的小吃品牌,如降龙爪爪、马迭尔冰激凌、杭点局、甘食记肥肠粉等等,「山顶剧院街」还分布着影院等体验业态。*图据小红书即使在工作日,乌泱泱的人群上山下山、摩肩接踵,如果想买什么,就必然会排队,个人感受而言,成都锦里商业街既视感十分强烈。从山坡的上山快道走向山顶,来到巨大雕塑旁的「问蟾亭」,游客还可以用纪念币去击中三足金蟾嘴中的叮当,进行一次有仪式感的祈福。这一景点全年门票收入据说能达到数百万。*图据小红书「山坡」右侧的「山壁」上,分布着这有山舍客栈,以及呷哺呷哺、蚝英雄等餐饮大店,综合起来达到消费者在项目实现一站式快游的目的。在项目外围和入口处,还有市集、驻唱等活动,增强游逛趣味性。然而,由于动线的不规则性,因此即使分布有指示牌,也容易令人「找不着北」,上山路较为逼仄,地下商业层高很高,又让人有一种空旷、幽静的感受。但也是这样不同于常规商场的规则切铺,令项目得以在近7万方的体量里容纳了180多个品牌,游逛下来,几乎没有见到空铺情况,在如此叫好又叫座的情况下,坪效也自然居高不下。除了外观清奇、好玩好逛,还值得一提的是,项目的营业时间为早上10点半—自然闭店,「全时」、「一站式」的体验型消费场所也是年轻人青睐的理由,项目不仅在开业时就斩获4A级景区称号,也入选了吉林省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。虽然通过简介来看,项目希望打造「都市人」的远方,「城市桃花源」的概念,但实质上也不免「落俗」,但架不住这有山名声在外,是游客与长春本地年轻人的首选目的地,「人气」也处于长盛之中。从行业的角度来看,这有山可以归类于「商业景区化」的一部分,无论是长沙文和友还是长春「这有山」,其共性都是一座「承载城市购物消费功能的文旅标杆」。他们不仅与旅游淡旺季命运与共,更是城市本土消费者消闲的好去处,避开旅游淡旺季的潮汐效应,在全年、全时都客流如织,引人艳羡。突破成熟购物中心市场的场景限制,这有山不仅是长春文旅商业的客流担当,外地游客前来的必打卡地,更是长春人心中潮流、年轻、不循规蹈矩的象征。我想,正是因为兼具「商业消费中心」、「文旅景点」、「年轻潮流」等众多标签,才令这有山自2019年开出到现在,在文商旅融合发展的路子上,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。欢迎关注CRR媒体矩阵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